年货“变形记”:从背包到快递的时代年味
产品详情
在过去,交通远不如如今这般便捷,回家过年对老一辈人来说,是一场充满仪式感的长途跋涉。每至春节前夕,他们便开始精心筹备,其中最关键的环节,便是收拾行囊,而那行囊里,满满当当装的都是对家人的爱与牵挂。
我的父亲,便是这老一辈人中的典型。小时候,我随父母在城市生活,而爷爷奶奶则住在遥远的乡下。每年春节,父亲都会提前许久就开始计划回家的事。他会早早地去市场,挑选最新鲜的猪肉、活蹦乱跳的鲜鱼,还有各种城里稀罕的小零食。回到家后,便开始忙碌起来,将猪肉切成条,用盐、花椒、八角等调料仔细腌制,再挂在阳台通风处,制成美味的腊肉;鲜鱼则会被父亲煎至两面金黄,用密封的罐子装好,那是奶奶最爱的下酒菜。
出发那天,父亲的背包总是塞得满满当当,除了这些精心准备的食物,还有母亲亲手织的毛衣、给爷爷奶奶买的保暖衣物。一路上,父亲紧紧护着背包,仿佛那是他最珍贵的宝贝。当我们终于回到老家,爷爷奶奶看到父亲背包里的东西,眼中满是感动与欣慰。一家人围坐在一起,吃着父亲带回来的腊肉、鲜鱼,欢声笑语回荡在屋子里,那浓浓的亲情,比任何美味都更加令人难忘。
在那个物资相对匮乏的年代,人们过年回家带的食物,大多是自家亲手制作的。四川的老人会带上自己亲手灌制的麻辣香肠,那红亮的色泽、浓郁的香气,光是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;湖南的老人则会带上自家腌制的腊肉,那独特的烟熏味,是家乡味道的独特印记;还有浙江的老人,会带上亲手做的年糕,寓意着新的一年 “年年高”。这些食物,不仅是美味的象征,更是亲情的寄托,它们承载着老一辈人对家人深深的关爱与牵挂 。
时光流转,时代变迁,如今的春节,年轻一代成为了年货采购的主力军,他们的选择和方式,与老一辈人截然不同。在这个互联网快速的提升、物流四通八达的时代,慢慢的变多的年轻人选择将吃的邮寄回家,让年货先行一步抵达家乡 。
在一家网络公司工作的小李,就是这里面的典型代表。小李家在遥远的东北,而他则在上海打拼。今年春节,他早早地就开始在各大电子商务平台上挑选年货。“工作太忙了,根本没时间去线下慢慢挑选,而且还要赶高铁回家,带着大包小包的年货太不方便了。” 小李无奈地说道。他在网上购买了各种东北特产,如哈尔滨红肠、五常大米、粘豆包等,还买了一些上海的特色点心,如杏花楼的糕点、沈大成的青团等,一并寄回了家。“这样既方便快捷,又能让家人品尝到不同地方的美食,何乐而不为呢?” 小李笑着说。
像小李这样的年轻人不在少数,他们选择网购年货并邮寄回家,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。一是工作忙碌,生活节奏快,他们难以抽出时间去线下采购年货,网购和物流的发达让他们能轻松解决这一问题。二是追求高效出行,如今的年轻人大多选择高铁、飞机等交通工具回家,携带过多行李会很不方便,轻装上阵能让旅途更轻松。三是网购平台上的商品种类丰富,他们能够轻松买到各地特色美食,满足家人对不同口味的需求 。
如今,在年轻人的年货清单里,除了传统的坚果、糖果、水果等,还有许多创意零食、特色水果、网红美食等。比如,榴莲千层蛋糕、无骨鸡爪、螺蛳粉等网红零食,阳光玫瑰葡萄、车厘子、释迦果等特色水果,都备受年轻人青睐。这些美食通过快递,提前抵达年轻人的家中,等待着他们回家品尝 。
尽管邮寄年货为年轻人带来了诸多便利,可我们显而易见,这些通过邮寄到家的吃的,似乎总是少了那么一点 “味道”,难以像老一辈人背在包里的食物那样,受到家人的高度重视 。
从参与感的角度来看,亲手挑选和携带年货的过程,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。老一辈人在挑选年货时,会仔细地比较每一种商品的品质、价格,用心地为家人挑选最适合的食物。他们将对家人的关爱,融入到每一个挑选的动作中。而年轻人选择邮寄年货,虽然便捷,却缺少了这种亲自参与的过程。他们往往只是在网上浏览商品,点击下单,整一个完整的过程缺乏情感的投入。这种参与感的缺失,使得邮寄的年货在家人心中的分量大打折扣 。
运输过程也可能对食物的品质和意义产生一定的影响。邮寄过程中,食物可能会受到挤压、碰撞、温度变化等因素的影响,导致其品质下降。曾经有网友在网上吐槽,自己网购的车厘子,收到时发现有不少已经被压坏,失去了原本的鲜美口感。而一些需要保持特定温度的食品,如冰淇淋、酸奶等,在运送过程中如果温度控制不当,很容易变质。相比之下,老一辈人背在包里的食物,他们会小心呵护,尽可能的避免食物受到损伤,最大限度地保证了食物的品质 。
从情感期待的角度来说,拆箱的过程与背包打开的瞬间,给人的感受截然不同。当我们收到邮寄的包裹时,拆箱的过程往往只是简单地撕开包装,拿出里面的物品。这样的一个过程虽然也有一定可能会有一些期待,但这种期待更多的是对商品本身的好奇,而缺少了一种情感的沉淀。而当老一辈人打开背包时,那是一个充满仪式感的瞬间。家人围坐在一旁,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和喜悦,看着背包里一件件熟悉而又珍贵的食物被拿出来,心中涌起的是无尽的温暖和感动。这种情感的期待和满足,是邮寄的年货所无法给予的 。
背在包里的吃的,之所以具有邮寄的食物不能够比拟的意义,原因是多方面的。它首先是亲情和关爱的直接传递,每一样食物都凝聚着家人的心血和情感。当我们背着装满食物的背包踏上回家的路,那是我们在向家人传递一份思念和牵挂。就像我的父亲,他背着装满年货的背包,历经长途跋涉回到老家,那背包里的每一块腊肉、每一条鲜鱼,都饱含着他对爷爷奶奶的深深敬爱。这份爱,无需言语,却在打开背包的那一刻,温暖了整个家 。
这些食物还承载着家乡的记忆与情感。家乡的味道,是我们童年的记忆,是我们成长的印记,无论走到哪里,都难以忘怀。对于许多漂泊在外的游子来说,家乡的美食是他们心中最柔软的部分。就像绩溪的孩子,无论走多远,回到家吃上一笼家里人包的水馅包,所有的劳顿和委屈都瞬间消散。那水馅包,不仅是美味的食物,更是家乡的象征,是亲情的纽带,它连接着游子与家乡,让他们在品尝美食的同时,也可以感觉到家乡的温暖和亲人的关爱 。
在旅途中,背包里的食物还能给予我们温暖的陪伴。漫长的旅途,难免会让人感到疲惫和孤独,而此时,背包里的食物就像是一位忠实的伙伴,给予我们慰藉和力量。曾经有一位网友分享他的经历,他在春节回家的火车上,因为人太多,又累又饿,心情十分低落。这时,他打开背包,拿出妈妈亲手做的面包,咬上一口,那熟悉的味道瞬间让他的心情变得温暖起来。“那一刻,我仿佛感受到妈妈就在身边,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了。” 他回忆道。在旅途中,这些食物不仅满足了我们的味蕾,更给予了我们心灵的慰藉,让我们在回家的路上不再孤单 。
从老一辈人背着装满食物的背包回家,到如今年轻人选择将吃的邮寄回家,过年带吃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。这种变化,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,也是我们正常的生活方式和观念转变的体现 。
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,我们在享受着科技带来的便利时,也不应忘记那些传统方式所承载的深厚情感和意义。无论是背在包里的吃的,还是邮寄回家的年货,它们的本质都是对家人的关爱和祝福,都是为了让春节更加温馨、更加美好 。
让我们在这个春节,珍惜与家人团聚的时刻,用心去感受那份浓浓的亲情和年味。或许,我们大家可以在网购年货的同时,也亲手为家人准备一份特别的礼物,比如亲手做的点心、写满祝福的贺卡;我们大家可以在收到邮寄的年货时,用心去品味那份来自远方的关爱,让这些年货不单单是食物,更是情感的寄托 。
春节,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,它承载着我们的历史、文化和情感。让我们共同传承和弘扬春节文化,让这份独特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。